近日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持續延燒,造成民眾人心惶惶,除憂心口罩及酒精等防疫物資恐不足,更懼怕每一次的出門皆恐會暴露於潛在病毒的環境中。在專家學者強力宣導民眾減少外出、避免人群聚集之際,高中以下學校也配合防疫延後開學。值此寒假延長卻不宜外出之時刻,閱讀成為居家防疫的必備良方。國圖曾淑賢館長呼籲民眾,在疫情尚未平息的期間,盡可能的少出門多閱讀,透過這款防疫妙招,不僅能大幅降低民眾接觸潛在病毒的風險,更可透過閱讀,有效減緩民眾於此段疫情嚴峻期間所積累的不安與壓力。
本館為此在防疫期間,特別精選多元豐富的線上閱讀及學習資源,並建置「居家防疫.閱讀給力-國圖精選資源專區」以提供民眾在家即可博覽群書,隨心學習,於舒展身心並注入能量之餘,亦可增長知識。而各級學校的師生,也能充分利用這段前所未有的超級寒假,把握充實自我的精華時光,讓師生居家防疫的同時,學習依然不停歇!各項閱讀與學習資源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類型:
閱讀是居家防疫的必備良方,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透過閱讀的過程,轉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進而處理自己的情緒,在書中找到指引和方向,這就是閱讀的療癒力量;國圖特就「閱讀x療癒x抗疫」為主題,挑選相關書目分為「人間的修行」、「手作的幸福」、「文學的啟發」、「生命的課題」、「自我的療癒」、「自然的智慧」、「飲食的力量」7類計71本,提供民眾選書及閱讀參考。
人間的修行 |
|
手做的幸福 |
|
文學的啟發 |
|
生命的課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我的療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的智慧 |
|
|
|
|
|
|
|
|
|
|
|
飲食的力量 |
|
|
|
|
|
|
|
|
|
|
|
|
|
|
|
|
註:點選每筆書目可連結Findbook網站書籍內容介紹。
(二)「閱讀閱健康,防疫不打烊」線上閱讀專區:國家圖書館電子書閱讀無時限
提供 公共圖書圖書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電子書健康防疫資訊相關書單如下表,供民眾在家閱覽,借閱說明如下:
(1)服務對象:凡本平台提供電子書借閱之會員圖書館,讀者可借閱該會員圖書館之電子書。
(2)資料借閱:借閱人限以會員圖書館借閱證,方可借閱電子書;每張借閱證以10冊為限,每冊借期14日,無人預約得續借1次,借期14日。
(3) 預約服務:每張借閱證以預約10冊為限。
適讀對象 |
序號 |
書名 |
作者 |
出版年 |
出版者 |
兒童 |
1 |
楊顯慧 |
2014 |
人類文化 |
|
2 |
徐明達 |
2012 |
二魚文化 |
||
3 |
施亞; 穆曉睦 |
2015 |
元華文創 |
||
銀髮族 |
4 |
詹鼎正 |
2015 |
寶瓶文化 |
|
5 |
蔡英傑 |
2010 |
時報文化 |
||
一般民眾 |
6 |
NLP華人教父 / 前標竿學院副院長 陳威伸 |
2018 |
樂木文化 |
|
7 |
緹琪(陳雅婷)著 |
2017 |
木馬文化 |
||
8 |
謝玠揚 |
2017 |
健行 |
||
9 |
沈邑穎 |
2018 |
大塊文化 |
||
10 |
沈邑穎 |
2018 |
大塊文化 |
||
11 |
江守山,繪者: 洪祥閔 |
2017 |
新自然主義 |
||
12 |
鵝黃色甜點廚房 JAUNE PASTEL |
2018 |
大好書屋∕日月文化 |
||
13 |
江坤俊 |
2018 |
時報出版 |
||
14 |
麥克‧葛雷格醫師(Michael Greger, MD)、金‧史東(Gene Stone) |
2017 |
漫遊者文化 |
||
15 |
大衛.博瑪特、克莉絲汀.羅伯格 |
2016 |
遠見天下文化 |
||
16 |
麥可.布勞斯, Michael Breus |
2017 |
圓神 |
||
17 |
珍・克里斯特勒博士、艾莉莎.鮑曼 |
2017 |
橡實文化 |
||
18 |
趙曼君、高爾登 |
2017 |
時報出版 |
||
19 |
顏瑞泓 |
2014 |
商周出版 |
||
20 |
原點編輯部 |
2012 |
原點出版 |
||
21 |
葉庭吉、李婉萍、鍾碧芳 |
2012 |
人類智庫 |
||
22 |
吳妍瑩 |
2010 |
山岳 |
||
23 |
吳建勳 |
2014 |
天下雜誌 |
||
24 |
楊定一 |
2012 |
天下雜誌 |
||
25 |
洪子堯 |
2015 |
創意市集 |
||
26 |
洪子堯 |
2007 |
華成 |
||
27 |
陳修玲 |
2015 |
新自然主義 |
||
28 |
江守山 |
2014 |
新自然主義 |
||
29 |
陳俊旭 |
2014 |
新自然主義 |
||
30 |
江守山 |
2013 |
新自然主義 |
||
31 |
陳修玲 |
2009 |
新自然主義 |
||
32 |
夏德均 |
2011 |
源樺 |
||
33 |
凡夫 |
2015 |
橡實文化 |
||
34 |
丹尼爾.阿古斯托尼(Daniel Agustoni) |
2015 |
橡實文化 |
||
35 |
江晃榮 |
2013 |
方舟文化 |
||
36 |
趙慶新 |
2013 |
類智庫 |
||
37 |
摩天文傳; |
2017 |
有意思 |
||
38 |
柴崎真木; 趙君苹 |
2017 |
采實出 |
||
39 |
發炎, 是救命的警訊!90%的疾病都從發炎開始 :養生大師歐陽英最實用簡單的88道茶、湯、粥、果汁, 讓你擺脫疾病的糾纏 |
歐陽英; 徐凡 |
2016 |
時報文化 |
|
40 |
許添盛; 張郁琦 |
2016 |
賽斯 |
||
41 |
逵曼(Quammen, David) ; 蔡承志 |
2016 |
漫遊者 |
國家圖書館為提供大眾一自主學習之優質環境,並有效提升民眾資訊利用素養,建置「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https://cu.ncl.edu.tw)數位學習平台資源,集結各文教機構共同發展優質數位教學課程,包含圖資專業、人文藝術、大眾科普、寰宇漢學、語言學習、新課綱百寶箱等主題內容。
1、疫情來襲 學不止息--遠距學園課程資源精選 (教師)
序號 | 類別 | 資源內容 |
1 | 新課綱百寶箱 | 公共圖書館如何協助新課綱的落實 |
2 | STEAM教育如何融入圖書館資源與服務 | |
3 | STEAM應用於文教機構推廣活動之實例分享 | |
4 | 當科學遇見藝術-美感素養如何融入STEAM教育 | |
5 | 素養導向的閱讀教學:圖書教師與學科老師的協同合作 | |
6 | 以資訊素養(Big6)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 | |
7 | 科普與自然 | 臺灣生態奧妙之旅 |
8 | 進擊少年公民的海洋責任 | |
9 | 科普閱讀概論 | |
10 | 科普閱讀專題研究 | |
11 | 科普課程單元延伸閱讀 | |
12 | 科普閱讀推廣 | |
13 | IDEA協同教學模式說明與科普分級書介紹 | |
14 | 溪山有盡:西方生態電影裡的環境危機與動保意識 | |
15 | 不一樣的魔法:《地海傳奇系列》(Earthsea Cycle) 中的生態主題 | |
16 | 人文藝術 | 清明上河圖與旅之繪本專題講座 |
17 | 到美術館看繪本 | |
18 | 翻開看!好繪本的特質 | |
19 | 繪本不簡單─繪本的閱讀推廣 | |
20 | 紅樓人物的鏡像關係 | |
21 | 《紅樓夢》-貴族世家的美麗與哀愁 | |
22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
23 | 《紅樓夢》新視角──被遮蔽的中國傳統貴族文化 | |
24 | 屈原為什麼不朽 | |
25 | 與屈原同行:重結一段文學因緣 | |
26 | 知心,我一生夢寐的追尋:《詩經》中的友情 | |
27 | 相愛相殺?六朝文人的友情與激情(109認證) | |
28 | 從桃李春風一杯酒到我家江南摘雲腴:黃山谷詩中的友情 | |
29 | 老莊與神話 | |
30 | 語言學習 | 雙語教育是臺灣學生的福氣?還是夢魘? |
31 | 偏鄉地區的英語教育:創新與收穫 | |
32 | 讀出英語力:Content Area Reading | |
33 | 破壞式創新與英語學習 | |
34 | 英文簡報入門 |
2、疫情來襲 學不止息--遠距學園課程資源精選 (一般民眾)
序號 | 類別 | 資源內容 |
1 | 人文藝術 | 捨得,捨不得:蔣勳談人生的兩難 |
2 | 來一場「浪漫之旅」:從英國浪漫詩到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的創造神話 | |
3 | 讀《湯姆叔叔的小屋》兼談廢奴運動與女性參政 | |
4 | 新世紀福爾摩斯: 未來科技的想像與陰暗 | |
5 | 英語世界的後殖民女性文學 | |
6 | 在自己的廚房料理文學盛宴:當代臺灣女性飲食散文 | |
7 | 魚龍潛躍水成文:臺灣古典詩中的飲食 | |
8 | 謝東霖的漫畫宇宙 | |
9 | 打開 Pony 的潘朵拉「黑盒子」 | |
10 | 與微疼同行 | |
11 | 清明上河圖與旅之繪本專題講座 | |
12 | 到美術館看繪本 | |
13 | 透過繪本成為孩子心靈的力量 | |
14 | 《別讓我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 |
15 | 傳奇、武俠與電影:戲說老江湖胡金銓、李安與侯孝賢 | |
16 | 問君能有幾多愁:李後主的愁是什麼愁? | |
17 | 永遠的流浪者-三毛 | |
18 | 紅樓人物的鏡像關係 | |
19 | 《紅樓夢》-貴族世家的美麗與哀愁 | |
20 |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 |
21 | 屈原為什麼不朽 | |
22 | 與屈原同行:重結一段文學因緣 | |
23 | 寰宇視野 | 歷史迷父子穿越古今的旅行書寫:理查.費德勒談《幽靈帝國拜占庭》 |
24 | 驚艷印度:騰飛崛起的不思議國度 | |
25 | 聖蹟巡禮:絢麗迷人的印度佛教遺產、藝術與當代之旅 | |
26 | 印度稜鏡:從臺灣視角一覽印度電影的百年風華 | |
27 | 咬一口布達佩斯:以歷史佐味的匈牙利美食故事 | |
28 | 歐洲文明的躍進─西洋印刷史上的搖籃本 | |
29 | 近代歐洲插畫裏的中國圖像 | |
30 | 當幽默成為武器:法國諷刺畫的故事 | |
31 | 大眾科普 | 臺灣生態奧妙之旅 |
32 | 進擊少年公民的海洋責任 | |
33 | 溪山有盡:西方生態電影裡的環境危機與動保意識 | |
34 | 不一樣的魔法:《地海傳奇系列》(Earthsea Cycle) 中的生態主題 | |
35 | 西洋文學中的自然書寫 | |
36 | 原住民自然文學書寫 | |
37 | 從生態批評說起——閱讀幾位英美詩人 | |
38 | 語言學習 | 雙語教育是臺灣學生的福氣?還是夢魘? |
39 | 英語對我的用處 | |
40 | 讀出英語力:Content Area Reading | |
41 | 看文化學英文:我在ABC電視網的學習之旅 | |
42 | 破壞式創新與英語學習 | |
43 | 英文簡報入門 |
本館建置數位影音系統平臺提供未到館的讀者精采、優質的講座、演講、研討會等影音內容。Chrome 瀏覽器和 iOS 系統不支援本站影音播放。Windows 用戶請使用 IE 或 Firefox ESR 版本進行影音播放。網址:http://dava.ncl.edu.tw/。
此外,國圖亦自製豐富數位課程於國家圖書館閱讀教育推廣計畫主題網站(http://ereading.ncl.edu.tw/theme.aspx),內容包括資訊系統的檢索利用教學、數位典藏資料庫系統的資源內容與操作方法介紹,使用者則可藉由數位學習課程滿足教學與研究上資訊查找的自我學習需求。
課程性質 |
課程名稱 |
說明 |
系統檢索利用教學 |
介紹國家圖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之使用方法(片長: 1小時)。 |
|
介紹國家圖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之使用方法(片長39分47秒)。 |
||
資源利用教學 |
介紹國家圖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之資源應用實例(片長25分)。 |
|
介紹國家圖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之資源應用實例與使用方法(片長:31分50秒)。 |
||
介紹國家圖館「臺灣記憶」網站內之主題資源應用實例(片長:28分11秒)。 |
||
資訊素養
|
生活於資訊網路時代,資訊能力素養必須配合資訊倫理的認識與身體力行,故計的主軸之特色規劃,濃縮資訊知能相關重要概念於大約30分鐘之影片,可作為資訊教育的共學補充教材。(片長:27分鐘53秒) |
|
有鑑於資訊實作能力的培養,需從認知開始培養興趣,從而觸發研究學習資訊應用技術的動機,乃規劃製作此影片。本影片從引發興趣、激發學習動機為始之製作理念,符合新課綱幫助學生「由關注考試而學,轉變為關注意義而學」之理念。(片長:25分鐘41秒) |
||
數位典藏資料庫主題資源介紹 |
國圖典藏豐富古籍文獻,以宋、元、明各代善本為主,旁及南北朝、隋、唐之寫經,更囊括名家手稿、金石拓片。近年更拓及民俗版畫、臺灣舊籍文獻等,內容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本課程希望能以介紹人類歷史書的演變,同時帶出館藏的代表性,如館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刊朱墨雙色印本,可據以印證其淵源脈胳,為研究中國印刷史難得的一手資料。(片長:32分18秒) |
|
|
1960年代臺灣工業起飛以前,農村景觀與人文風景一直存在於許多民眾深層的少年記憶。本項透過館藏日治時期明信片,帶領我們穿梭時空,瞭解當時的社會風貌。 |
|
|
本課程係精選館藏舊籍數位典藏成果,引導民眾認識古籍與歷史人文知識教育相關之主題。課程描述日治時期臺灣五大都市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基隆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都會建設奠定今日之風貌。國家圖書館擬透過臺灣都市建設近代化的回顧,一覽昔日五大都市之美。 |
|
|
15、16世紀近代江南地區的文人與儒商,除了追隨儒家經典外,他們也開始注意到物質生活、身體健康與居家情趣的營造,進而接近自然,關注到人類與整個環境之間的互動。儘管當時並沒有現代流行的綠色生活、樂活的名詞,但古代文人在生活中卻隱含人類對於自然與物質生活之間的調和概念,而這與現代人綠色生活觀念頗有會通之處,構成生活美學。本主題希望透過影像表現傳達古代文人生活的雅致與知識性,同時展現館藏典藏歷代藏書家精品典籍之美 |
|
|
臺灣四面環海,自古以來與海洋文化關係密切。本項以館藏名信片,以從圖像看見台灣的角度,重新審視近代臺灣海洋發展 |
|
|
本課程描述館藏有關20世紀以前醫學,圖書種類繁多,從巫醫、民俗療法、政府公共醫學乃至於受到西方影響之進代醫學論著,都有典藏。本項希望透過專家有趣的講解古代醫學奧妙,同時點出館藏具有代表性的古籍,進而認識傳統醫藥典籍(片長:25分49秒)。 |
國家圖書館建置之臺灣記憶系統(https://tme.ncl.edu.tw/)典藏豐富臺灣歷史資源,於該專頁推出包括校園記憶、社會風貌、經濟發展、醫療衛生、對外關係及數位人文等主題之9個線上主題展,並提供主題性推介書單,在家線上看歷史展覽之餘,也能依據學習興趣,參考相關書目研讀以延伸學習,歡迎對臺灣歷史、社會科目有興趣之學生、家長、教師以及有興趣的民眾線上利用。
展覽主題 |
展覽名稱 |
說明 |
校園記憶
|
比鄰國家圖書館的百年老校「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簡稱北市大附小)」於108年轉交該校「校史文獻及相冊」一批,目前本館正加緊整理這批校園文化資產,並搶先製作主題展覽供各界預覽,全數數位化後將上傳至「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系統(https://tm.ncl.edu.tw/index)期許能保存珍貴的校園文獻並結合民眾之力,串起你我共同的校園記憶。 |
|
展覽呈現「臺灣記憶系統」典藏之各世代的校園記憶,有四大主題單元,包含傳統漢學教育(書院)、西式教育(傳教士及殖民者)、1945年以後教育及臺灣教育通論。內容包含主題書展、不同書院面貌、日治時期學生上課情形、以及臺灣教科書內容。 |
||
社會風貌
|
從古代的臺灣開始細述臺灣最早人群的生活型態,觀察居住在臺灣島上的人類群體之動態生活,並將視角延伸至臺灣與亞洲區域人群的互動、受海上貿易興起的影響之背景條件,說明古代以來的臺灣史之不同時期的歷史階段與特徵,呈現考古學及其研究在臺灣遺址挖掘與科學化的考古工作之重要性。 |
|
本展覽為本館特藏臺灣自19世紀至1940年代的圖像資料,圖像類型主要為明信片與老照片,圖像呈現形式包含攝影作品與手繪圖,主題廣含人物、地景、建築、物產、風俗等,透過本主題可飽覽臺灣早年的風土民情,並了解歷史發展。 |
||
還記得小時候常玩的遊戲嗎?兩個人拍手玩的「一角兩角三角形」、一群人跳繩子時念的「小皮球,香蕉油」。本展覽以「遊戲中的兒童」、「兒童服飾」、「兒童與動物」以及「兒童與婦人」四個主題,如純樸蓑衣牧童及水牛、髮型超酷的拉弓原住民兒童,呈現臺灣百年來民眾記憶中的兒童形象。 |
||
經濟發展 |
1960-2000年期間,臺灣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幅度是人類歷史上少見,原因是在上述期間,人均 GDP ( 國民所得 ) 年成長率全世界第一。1960年代初期,紡織與電子業出口擴張成功,臺灣戰後的高成長啟動。背後的原因是當時臺灣的勞動力品質高,而薪資則低於其他國家,因此,勞力密集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
|
醫療衛生 |
臺灣早年被稱為瘴癘之地,是因地處亞熱帶,盛行傳染疾病所導致。本篇以日治初期日軍部隊遭遇傳染病衝擊為背景,說明由後藤新平主導的科學殖民政策,推動近代醫療系統,建立衛生制度及衛生工程,為防疫工作奠定基礎。而且,以鼠疫與瘧疾兩項傳染病為例,探掘臺灣社會面對外來觀念與近代衛生的迎拒過程。 |
|
對外關係 |
本線上展覽於2018年配合泰國朱拉隆功大學TRCCS開幕,國家圖書館規劃「儀泰萬千:臺灣記憶中的泰國」實體展覽於該校展出,內容呈現泰國與臺灣蓬勃的互動往來關係。展覽共有七個主題單元,從統計數據、古籍、日本調查報告、臺灣名人回憶、公共圖書館服務、生活樂趣、影片以及蓋章,搭配橫跨400多年的100本書籍展示,呈現臺灣人記憶中儀泰萬千的泰國面貌。 |
|
數位人文 |
展覽呈現臺灣從2000年前後開啟數位典藏計畫,累積了大量高品質的珍貴數位文史素材,奠定了「數位人文」領域的發展契機之相關脈絡,內容除了數位人文研究成果舉要、研究平台與工具推薦,也將展覽精華、重要演講影片、相關出版品書目等訊息列出。 |
防疫大作戰,閱讀攏底家!國家圖書館建置之「國圖到你家」數位頻道,將來自全國45個政府機關授權影音與電子書,透過數位電視盒及有線電視等通路,於家中電視完整實現知識學習。本次特於「國圖到你家」網站推出線上閱讀專區,提供適合民眾及學生在家即可進行知識學習線上觀賞的電子書及影片,內容包括自然、科學、人文、樂活等主題影片,以及兒童繪本電子書,希望陪伴民眾在家閱讀做防疫、閱讀不停歇。
一、影片清單:
適讀對象 |
序號 |
主題 |
影片名稱 |
授權機關 |
兒童 |
1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元素大點名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2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水從哪裡來 |
||
3 |
科學 |
聽繪本玩科學之-卡夫卡變蟲記 |
||
4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你一天生活碳排放有多少 |
||
5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探元素的旅行mp4 |
||
6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七彩容液 |
||
7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不插電摩天輪 |
||
8 |
科學 |
探索化學基地-微觀的生活空間 |
||
9 |
人文 |
天米與憨吉 |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 |
|
10 |
人文 |
國寶星遊記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
11 |
人文 |
國寶娃娃歷險記口述影像版 |
||
12 |
人文 |
國寶神獸闖天關 |
||
13 |
人文 |
國寶總動員 |
||
14 |
人文 |
國寶娃娃入寶山 |
||
15 |
人文 |
國寶娃娃入寶山2 |
||
一般民眾 |
16 |
自然 |
牛樟芝-臺灣特有的藥用真菌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17 |
自然 |
海底的化石證據-澎湖水道動物群大發現 |
||
18 |
自然 |
幽暗森林下的綠巨人-探索卷柏植物之單一巨大葉綠體 |
||
19 |
自然 |
海底的化石證據-澎湖水道動物群大發現 |
||
20 |
自然 |
血藤 |
||
21 |
自然 |
海洋裡的軟珠寶-五花八門海蛞蝓 |
||
22 |
自然 |
浮光漾影-寶石礦物的光學現象 |
||
23 |
自然 |
海洋鋼鐵人-美麗精緻的海膽體殼 |
||
24 |
樂活 |
喚醒記憶瑰寶-國家圖書館敦煌文獻保存修復紀錄 |
國家圖書館 |
|
25 |
樂活 |
祖靈LKAWTAS |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
|
26 |
樂活 |
送不出去的圖書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
27 |
樂活 |
再現同安船 |
||
28 |
樂活 |
銅版記功紀錄片 |
||
29 |
樂活 |
翰逸神飛 |
||
30 |
樂活 |
地質之旅-野柳 |
交通部觀光局 |
|
31 |
樂活 |
地質之旅-南雅奇岩 |
||
32 |
樂活 |
通往彩虹的那一端-泰雅服飾文化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二、兒童繪本電子書:
適讀對象 |
序號 |
書名 |
授權機關 |
兒童 |
1 |
海田石滬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2 |
小螃蟹遊台江 |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
|
3 |
原來,我很重要 |
勞動部 |
|
4 |
奇萊山上找水鹿 |
內政部營建署 |
|
5 |
饅頭.星星.海草床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
|
6 |
果實漂漂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
|
7 |
一起煮飯吧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
8 |
燕鷗樂園: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
|
9 |
嘓嘓仔 |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
10 |
有機蔬果學園:兒童食農教育小寶典 |
花蓮縣政府 |
|
11 |
里諾和小水坑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
12 |
小水鴨兩個家 |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
|
13 |
小鯨魚的森林之夢 |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
14 |
林田山之旅 |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 |
|
15 |
回到美好的夜晚 |
||
|
16 |
幫風獅爺穿衣服 |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
|
17 |
大衛老師在斗六 |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 |
國家圖書館希望藉由豐沛的閱讀及學習資源,給予大眾飽滿的能量與活力,以能一同並肩走過這段抗疫的艱鉅時刻。透過在家閱讀和學習,讓全民共同抵禦疫情的擴散,早日恢復美好而恬靜的生活日常。